Saturday, April 26, 2008

後來

後來也看了劉嘉玲訪問貧窮家庭的小朋友。那位小朋友,如陳志雲的V.O所說,心事重重,而且像是很介意自己的出身不好,說話有一句沒一句的。我會說,他的內心該很fragile,要小心處理。

談到零用錢的問題時,
嘉玲:你每個月有幾多錢零用錢?
小朋友:十蚊。
嘉玲:十蚊?????十蚊???你話,十蚊?
小朋友:....係。
嘉玲:(側晒頭) 咁你會點用呢十蚊?
小朋友:返學校買野食
嘉玲:十蚊,你買得d乜?
小朋友:買包糖。

之後的對話,是嘉玲繼續以高八度聲線問"你用三蚊買包糖,食一個月?咁下個月呢?下個月就唔用勒?"

我不知道小朋友心裡面想甚麼,我心裡面倒是覺得,想點先?不停用很驚奇的語氣去問問題,並不列入新聞性訪問技巧之中,我很懷疑,那個小朋友的自尊再一次受到打擊---或者他本來不覺得十蚊一個月有問題,但現在就發現,十蚊一個月零用錢,可能很像怪物。
最後,劉嘉玲的round up講到,他覺得這個小朋友很堅強,一定能夠面對逆境。我看完那堆剪得零碎的片段,我反而想知道,那個訪問完成以後,有沒有對小朋友的人生觀造成壞影響:因為我窮所以有明星訪問我,但佢覺得我十蚊用一個月仲要儲起七蚊實在太神奇,咁係咪有錢大晒先?咁我係咪有錢就得?咁我做乜都制,有錢就得。

一個娛樂台班底與一個新聞台班底一起做同類型的時事民生節目,分別是,娛樂台斟酌效果,訪問者,即是明星,才是主角。新聞台都講效果,但主角是受訪者,訪問者的角色縮得很小,有時甚至不存在,才不會有過份引導的效果。如果訪問中途,有人打瀉滾水,我深信巨星們會立即有助手髮型和化妝撲出來救駕,被訪者呢?應該還是自己顧自己。這是我幻想出來的情節,但我實在禁不住去想,究竟製作隊伍有幾懂得照顧被訪者的感受,特別是,他們正在挖掘別人最不想提及的困苦生活?而如果,整個製作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授受訪者,去建立信任的話,這些片段更應該展現於觀眾面前,或者是一個後記,總好過現在那些可有可無,形容詞多於一切的V.O。

那個V.O寫的稿繼續有問題,陳志雲話"李麗珊話過,養大一個小朋友要四百萬。"當下我呆住了,那幾時成為"李麗珊"的立場?記憶所及,那是一個廣告,有關處理資產的廣告,珊孱那句頂多叫對白。你可以於一個皆大歡喜的talk show裡面說笑道"珊孱都話,養個細路要四百萬啦!" 但這個是一個新聞性節目,事事講求真實,中肯,如果不能準確提到金句的出處,就不便亂用。李麗珊幾時需要為一句由廣告撰稿員的說話負上責任?很可能,下集的故事裡面,VO會寫:曾經有句名言,Happy makes time short。天呀,做新聞資料節目並不可以是但寫求其報導。我倒很想知道,我們究竟可以大學如何協助那些貧窮家庭小朋友。

這個一連幾天的節目,完了以後,下一步是甚麼?如果有心做goodwill的節目,應該做得更深入。否則,繼續買日本遊戲節目版權,笑笑算了。橫掂,有錢或無錢,開電視hehehaha又一天,娛樂大眾,也是一種公德。總好過好心做壞事。

2 comments:

Telephone fung said...

娛樂大過天

Fun said...

其實劉打令已經有點壓住把聲,如果唔係可能會再高一個八度!我反而好想個鏡頭take下個小朋友個樣囉,唔知佢有無反眼.. 阿姐,係咪唔俾人儲七蚊啫...